主页 > 服务指南 > 合作交流 >
合作交流

促进园区校企对接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——让中关村昌平园扬帆起航

更新时间:2011-05-16 14:18浏览次数:
 
 
于泓,清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。曾任北京市昌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、党组书记、区知识产权局局长。现任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主任、工委书记。

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成立于1991年11月,地处北京西北的昌平区,是北京较早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,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09年3月,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昌平园。昌平园总的规划总面积11.48平方公里。包括四部分:中心区5平方公里、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4平方公里、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及三一产业园2.48平方公里。

昌平园历经近20载,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,已经成为引领昌平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。园区现有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1400余家,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60余家,上市企业15家。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园区经济总量迅速增加,十一五期间,企业上缴税金从10.6亿元增加到42亿元,复合增长率35%; 总收入从440亿元增加到830亿元,复合增长率17%;工业总产值从236亿元增加到623亿元,复合增长率21%。

在中关村科技园区“一区十园”中,昌平园坚持高端引领,创新驱动,发展独具特色,形成了三大支柱产业优势。在能源科技、生物医药、先进制造为大支柱产业领域,聚集了中石油所属公司、国家电网所属公司、神雾热能、中信国安盟固利等能源龙头企业;聚集了生命研究所、诺华、博奥、健赞、先正达、北大国际医院等生物医药企业和机构,初步形成了从研发,到中试,到终端临床服务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条;福田环保、大森长空、三一重工等高端制造企业也进一步做大做强。良好的产业集群促进了节能环保、生物产业、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集群化发展,推动了区域竞争力和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。

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牢牢把握建设“人文北京、科技北京、绿色北京”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总体要求,市委市政府提出,以海淀区、昌平区南部平原地区构成的核心区为依托,整合北清路、七北路沿线空间资源,加快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。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重点突出总部、研发和服务等高端功能,集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企业研发中心和代表国家水平的研究院所,不断诞生具有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和新型商业模式。可以说,北部聚集区为主的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工作,无疑将是昌平建设现代化的京北创新中心、国际科教新城的重要举措。而我们面对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,一定会牢牢抓住时机,高擎科技创新大旗,在未来的各项工作中,必将全力以赴。

同时,我们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、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对接,着力构建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,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区域创新体系,破除创新研发各个环节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。充分发挥驻昌高校和科研机构作用,通过合作共建研究开发机构、共同承担科技项目等多种形式,形成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,促进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良性互动,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。

无论是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,还是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区域创新体系,现代服务业都是我们要重点发展和支持的产业,将驻昌高校的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更是重中之重,我们要积极与大学开展合作,将服务外包、文化创意等研发服务产业引进昌平园,落地昌平园。地处昌平的北京应用技术大学以技术应用研究为主,其“呼叫中心”项目已经成熟,并专门成立了翔宇万景公司,我们要给予重点支持和服务。

2011年是昌平园实施“十二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也是“大干十二五,夺取开门红”的关键一年。我们一定会坚定信念,充满信心和决心,开拓创新,真抓实干,切实把目标树好,基础筑牢,全力为新一轮的科学发展,开创一个新局面。


分享到:

相关文章: